您好!欢迎访问宝鸡市凤翔区人大网站!

他山之石


主题采访
打造具有人大辨识度的“金”牌联络站

[ 信息发布:本站 | 发布时间:2023-09-20 | 浏览:236次 ]

“家站点里的人大·代表故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宝鸡和我市“聚力‘三个年’·人大有作为”主题采访活动于9月初启动。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邀请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带领1家中央驻陕媒体及9家省级主流媒体,到我市开展了主题采访活动。9月6日至7日,采访组先后到凤翔区柳林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金台区陈仓镇第三人大代表联络站、金台区陈仓镇第二人大代表联络站、宝鸡市律师协会、千阳县城关镇西关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等地,通过现场体验采访、查阅相关资料、后续补充采访等方式,对我市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进行了宣传报道。即日起,我们将陆续转载中省媒体相关报道,讲好“家站点里的人大·代表故事”,传播“聚力‘三个年’·人大有作为”好声音

又到一年高粱红。走进宝鸡市凤翔区柳林镇的高粱地里,记者看到红彤彤的高粱迎风摇曳,种植户张登科趁着晴好天气,抓紧组织人力收割高粱。田间处处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9月6日至7日,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家站点里的人大•代表故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宝鸡。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为群众办实事。

“柳林镇是凤香型白酒的核心产区,怎样实现用家门口种植的高粱来酿造凤香型美酒?”凤翔区人大代表刘永强带着这一问题,积极走访调研后得知,实际上,凤翔区北部山区大部分农村都有种植高粱的历史,不过因为产量低、机械化收割程度低、劳动力缺乏等因素,种植面积逐步萎缩。

2021年初,柳林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的20多名驻站代表,分别到宋村、干河村、屯头村、河湾村等村组入户走访,与群众商讨如何种植高粱,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在充分听取收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过镇村多次研判、镇党委研究,提出了建设“中国高粱第一镇”的思路目标。

2021年4月,人大代表们主动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接,推选了晋杂22、吉杂141、红樱子等11个适合本地生长、满足酿酒品质的高粱品种,建成20多个试验田。2022年挂牌成立了高粱种植技术培训学院,定期与种植户交流培训,截至目前已有300多人次接受培训。

刘永强向记者介绍,柳林镇探索出“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来推动高粱种植,今年村集体经济种植高粱8000余亩并带动农户种植,全镇高粱种植突破2.5万亩。

“原来村上也有人种高粱,但是没有赚到钱,最后都放弃了,”宋村村民张登科说,“这几年来,我们村发展‘高粱+大葱’、‘高粱+羊肚菌’新的种植模式,扩大了种高粱的种植面积,让我们村高粱更红村民更富。”

“代表联络站切实发挥了组织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开展活动的有效机制,保障了各项代表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为密切代表与群众的沟通联系、代表之间的交流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凤翔区人大代表岳召明说道。

柳林镇万亩高粱种出好日子,陈仓镇联盟社区温暖老人心。

2022年4月,家住金台区陈仓镇联盟新区的居民闫新华向陈仓镇人大代表杨兴反映,希望能改善社区养老设施条件,能够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温馨祥和的生活家园。

陈仓镇人大代表杨兴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汇报金台区人大代表、陈仓镇第二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唐俊远。唐俊远组织27名驻站代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经过社区牵头,2022年8月上报镇人大,最终被列为金台区2023年人大票决项目。

截至目前,联盟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已经建成,位于陈仓园二路联盟新区院内。

记者走进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看到中心设有服务室、心理疏导室、阅览室、文化活动室、棋牌室、健身室、锻炼康复室、多功能放映室、餐厅、休息室等。陈仓镇人大代表杨兴向记者介绍,日间照料中心采取日托养老模式,主要为辖区内60岁以上高龄、残疾、独居或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膳食供应、生活照料、保健康复、心理疏导等服务。

“我们始终秉承‘善谋事、会干事、能成事’的联盟精神,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平台,办理‘微实事’展现‘大作为’,真正把人大代表工作站建成社区治理的‘减压站’,群众困难的‘倾诉站’、人民建议的‘汇集站’、经济社会发展的‘加油站’。”金台区人大代表、陈仓镇第二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唐俊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