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县人大常委会视察我县残疾人保障工作开展情况 |
[ 信息发布:本站 | 发布时间:2020-03-31 | 浏览:2132次 ] |
3月31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明明、副主任王红玲带领人大视察组,对全县残疾人保障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视察。县政府副县长徐向文陪同视察。 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到县残疾人康复中心、钛粉厂残疾人就业基地、田建荣残疾人手工艺品基地和窦家庄无障碍改造等残疾人保障工作项目现场,实地察看并详细了解了全县残疾人工作开展情况。随后,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副县长徐向文代表县政府所作的关于全县残疾人保障工作的汇报,与会人员紧紧围绕残疾人保障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座谈交流,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视察组对我县残疾人保障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保障工作,坚持以“让残疾人满意”为目标,按照“打康复牌、唱脱贫戏”的安排部署,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全县残疾人保障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残疾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劳动就业逐步普及,助残氛围更加浓厚,全县残疾人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一是保障网络基本健全。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部署残疾人服务保障工作,成立了由主管副县长“挂帅”的残工委,12个镇均成立了残联,4个社区和所有行政村成立了残协会,配备专职委员统筹协调残疾人保障各项工作,形成了县、镇、村三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服务保障网络,为残疾人保障工作持续向好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康复措施精准有力。县政府及职能部门针对全县在册的9000多位失能与半失能老人,能够积极先试先行,免费提供辅具、康复、托养、无障碍环境改造和社会保障等服务,不断提升生活自理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按月为0—6岁(含6周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落实补贴康复训练费2000元、送训费500元,得到了残疾儿童家庭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同时,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筛选轻度残疾人为重度残疾人上门开展托养护理,实现了轻度残疾人就业与重度残疾人护理的“双赢”。三是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县政府及职能部门能够坚持把残疾人保障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及时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数据库中的残疾人全部纳入“两项补贴”范围,2018—2019年累计为18638名残疾人发放补贴资金2076万元;投资45万元启动实施无障碍改造项目,为118户残疾人家庭安装了电热水器、浴霸、坐便椅、护理床等护理设施,极大地保障和改善了残疾人的居家生活环境。同时,由财政全额保障初次医学评定费用,为1800多名残疾人减免办证费用9万元,为残疾人保障工作纵深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四是劳动就业统筹发展。县政府及职能部门能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动员组织全县810名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残疾人开展居家护理、苹果栽培、按摩缝纫等技能培训,鼓励和引导他们坚定生活信心,掌握一技之长,顺利平等就业;积极搭建服务平台,为残疾人劳动就业提供担保贷款、创业指导、项目申报等服务,鼓励支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就近就业。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为55名残疾人申报了省级残疾人自主创业项目,为46名残疾人申报了阳光增收扶贫项目,为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五是保障成效不断显现。从护理服务看,2018-2019年共为410名重度肢体、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开展上门护理服务,获得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从康复训练看,全年累计转介59名残疾儿童在西安等定点康复机构开展康复训练,确保了残疾儿童科学治疗、健康成长;从保障效果看,453名白内障患者全免费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886名听力残疾人免费验配了助听器,做到了看得清、听得见、能自理,确保了残疾人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视察组指出,全县残疾人保障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一些矛盾和问题仍需下茬解决:一是保障政策宣传不够。从视察情况看,受知识水平、能力素质等因素影响,部分残疾人对政策保障和权利义务还不够了解,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县残疾人的办证率不高,全县 25000残疾人中仅有16000多人办证,办证率还不到70%;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事业的社会氛围还没真正形成,残疾人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领域平等参与的机会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政策覆盖还有死角。残疾人康复、残疾儿童早期康复等项目还不是普惠性政策,申请条件繁多、数量有限,覆盖面较窄,导致部分残疾人和残疾儿童不能在康复期内接受到科学全面、专业及时的康复训练,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比如人工耳蜗安装的最佳年龄为0-2岁,一旦错过最佳装佩和恢复期将很难康复。三是经费保障仍显不足。残疾人精准康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中,省级经费配套每人20元,市县均无配套经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签约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残疾人保障工作需要上门办理,车辆使用频繁,但上级配备车辆还未列入财政供养范围,车辆运行经费无法保证;各镇残疾人专委多为临聘人员,每月补助220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四是一些工作仍有短板。残疾人岗位开发工作相对滞后,能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规上企业和爱心企业不多,一些部门单位宁愿捐钱捐物,也不愿招收残疾人;个别无障碍基础设施管理相对滞后,一些盲道坡道变成了自行车或摩托车道,有的无障碍设施被商业摊位侵占。同时,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相对滞后,普遍缺乏相应的教育教学器材设备,与规范化学校建设标准存在一些差距。 视察组要求,县政府及职能部门既要着眼长远,完善机制,又要立足当前,破解难题,全方位维护和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确保残疾人与社会各界共建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一要提高站位,把握正确方向。县政府及职能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和残联组织建设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确保残疾人保障工作焦点不散、目标不偏;要结合县情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健康凤翔”规划》《凤翔县残疾人保障工作发展规划》等,为我县残疾人保障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迈进提供有力保障。二要大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以“七五”普法、全国助残日为契机,采取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宣传普及预防残疾的各种知识和残疾人在康复治疗、劳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享受政策,不断提升残疾人知识的普及率和知晓率;要始终坚持“以身边事鼓励身边人”的做法,坚持正面宣传与典型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扶残助残和残疾人先进典型的宣传,鼓励引导残疾人树立生活信心,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同时,要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助残扶残意识和帮助责任感,鼓励引导社会各界理解尊重、关心支持残疾人保障工作,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营造人人参与、个个出力的良好社会氛围。三要加大投入,增强发展后劲。县政府及财政部门要在持续做好“两项补贴”发放工作的同时,持续优化支出结构,严格落实残联经费,足额兑付配套资金,逐年增加对残疾人保障工作的保障力度,切实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源保障;要通过积极向上争取、整合资源、挖掘潜力等方式,逐步解决残疾人精准康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市县配套资金不到位、车辆运行经费不足、临聘人员补助偏低等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高福利待遇,激发干事活力,积极促进残疾人保障工作蓬勃发展;要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献计献策、捐钱捐物,进一步保障和支持全县残疾人事业持续向好发展。四是紧扣重点,提高保障质量。县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要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增强公共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和辅助性服务的思想认识和自觉,下茬做好为残疾人上门服务、劳动就业、康复训练、签约服务、免费办证等工作,让更多的残疾人享受到扶持项目的成果;要持续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社会救助力度,建立健全扶残助残的长效机制,主要对无劳动能力或生活无保障的残疾人给予重点保障和特殊扶持,切实做到应保尽保、不漏一人。同时,要原原本本、不折不扣的执行好残疾人在教育医疗、劳动就业、交通外出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让残疾人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和温暖。五要多措并举,凝聚保障合力。要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工作队伍建设,通过选聘、管理、培训等方式,选优配强12个镇残疾人专委等工作人员,为全县残疾人保障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要及时出台各类激励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努力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提升残疾人幸福感获得感和社会认可度;残工委成员单位要不折不扣落实好相关保障政策,对残疾人保障工作重点任务共同发力,群策群力,加快形成维护和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强大合力,全方位维护和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和生命健康。
|
人大机构
通知公告
宝鸡市凤翔区人大常委会公告
[2024-11-27]关于公民旁听宝鸡市凤翔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的公告
[2024-07-26]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2024-07-25]关于公民旁听宝鸡市凤翔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的公告
[2024-05-28]宝鸡市凤翔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关于宝鸡市凤翔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2024-01-12]宝鸡市凤翔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关于宝鸡市凤翔区202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宝鸡市凤翔区202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
[2024-01-12]宝鸡市凤翔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公告
[2024-01-12]宝鸡市凤翔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关于宝鸡市凤翔区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宝鸡市凤翔区2024年财政预算的决议
[202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