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宝鸡市凤翔区人大网站!

监督纵横


凤翔县人大常委会视察全县产业脱贫工作情况

[ 信息发布:本站 | 发布时间:2018-11-06 | 浏览:2779次 ]

116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宏志带领视察组,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对全县产业脱贫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视察。县政府副县长贾文丽陪同视察。

视察组一行先后深入到横水镇东白村设施蔬菜基地、彪角镇李家堡村土织布产业基地和南指挥镇金苹果产业基地,实地察看并详细了解了全县产业脱贫工作情况,随后,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副县长贾文丽代表县政府所作的关于全县产业脱贫工作情况的汇报,与会人员紧紧围绕产业脱贫工作进行了座谈交流,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视察组对我县产业脱贫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县委、县政府把产业脱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依托产业优势和自然基础,创新思路,强化举措,走出了一条具有凤翔特色的“四五六”(四大产业、五大举措、六大模式)产业扶贫新路子,为全市乃至全省产业脱贫工作提供了凤翔的思路和借鉴。具体表现为:一是政策保障基本到位。县政府及职能部门明确了县级牵头抓总、部门分线推进、镇村具体落实的产业脱贫运行机制,全县上下基本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县财政在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风险补偿和财政贴息的同时,鼓励引导各银行降低贷款门槛,提高群众获贷率,为产业脱贫提供了资金保障;积极整合专业人员力量,现场教学,扶技扶智,为贫困户增收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产业布局相对合理。县政府及职能部门能够结合县镇实际,研究制定了《凤翔县2018年产业发展计划》以及县、镇、村“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确保了产业扶贫方向不偏、力度不减。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北部苹果产业带、中部乡村休闲观光产业带和南部农业产业园区经济带”的产业布局,初步实现了全县扶贫产业长短结合,错位发展。三是扶贫方式有所创新。县政府及职能部门能够不断完善总结,积极创新实践,形成了“预付种苗、订单收购”“代耕代养、农户分红”“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资产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发展模式,因户施策,因地制宜,确保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四是脱贫成效初步显现。从种植业方面看,全县苹果、药材、花椒等产业质效同升;从养殖业方面看,全县以肉牛养殖为主,羊、猪、鸡、蜂协同发展的养殖业稳中向好;从转移就业方面看,培训安置、劳务输出等举措发力精准;从旅游产业方面看,景区开发脱贫一批、就近务工催生一批的旅游扶贫思路已落地生根。

视察组指出,全县产业脱贫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一些矛盾和问题仍需下茬解决:一是“三变改革”推进较慢。受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群众对“三变改革”的方式、程序、前景和如何操作等具体措施办法认识还不到位;部分群众对“三变改革”顾虑较多,参与热情不是很高;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乏力。受资金、资源等因素影响,我县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较弱,特别是村级经济中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数量不多,带动增收作用发挥还不到位;极少数龙头企业产业项目对贫困群众聚焦不够,帮扶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三是主导产业优势稍弱。目前,全县除了苹果产业具备一定优势之外,其它主导产业特色还不鲜明,优势还不突出,带贫承载力和风险抵抗力仍需提升;四是内生动力仍显不足。跟产业脱贫相比,大多数贫困群众更喜欢给钱给物的帮扶方式,“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极个别群众只关注入股分红和享受补助,不重视精耕细作和产业发展;五是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全县苹果、花椒、中药材等主导产业中大多数依然只做初级产品和销售,精深加工行业涉及较少,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等问题依然存在。

视察组要求,县政府及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创新思路,科学施策,规范管理,推动产业扶贫向高效迈进。一要坚持规划引领,夯实发展基础。县政府及职能部门要认真学习中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特别是产业脱贫相关精神,深学深悟,吃透弄懂;要结合县情修订完善我县“十三五”产业规划,进一步明确“四大支撑产业”的结构布局,为我县产业脱贫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鼓励引导贫困群众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切实做到“产业到人、人对产业”。二要破解突出问题,畅通发展渠道。要鼓励引导各村摸清“三资”存量,分清可变资本,积极探索符合村情实际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路径和方法;要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基础牢靠”的主导产业,做精做细,做大做强,以主导产业优势辐射带动全县扶贫产业提质增效;要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生产加工基地,持续做好本土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带动贫困群众拔穷根、摘穷帽。三要优化服务保障,激发社会活力。要将可利用资金最大限度向扶贫产业靠拢,提高补助标准,足额兑付资金,为产业扶贫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保障;要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办理流程,不断提高扶贫贷款的投放率和可获得性,从根本上解决好贫困户的“融资难”问题;要持续加大对5 大类35项产业的扶持力度,及时出台配套政策和文件,不断为产业扶贫提供政策依据和遵循。四要增进攻坚合力,提升产业质效。要积极整合“四支力量”、龙头企业、产业大户等各方力量,围绕产业脱贫突出问题,综合研判,联合发力,积极构建既分工明确又密切协作的产业脱贫推进体系;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以制度的刚性约束倒逼责任落实,从根本上解决产业脱贫监管缺失等问题;要强化宣传引导,弘扬先进,树立典型,鼓励引导更多贫困群众和联贫经营主体参与到产业脱贫中去,不断为壮大产业、增收脱贫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