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宝鸡市凤翔区人大网站!

监督纵横


凤翔县人大常委会调研我县医患关系情况

[ 信息发布:本站 | 发布时间:2017-08-30 | 浏览:3038次 ]

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是大家普遍关注的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今年7至8月份,县人大组成调研组开展了“代表走进医院,关注医患关系”良性互动活动,对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特别是医患关系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先后召开7个不同层面的座谈会,查阅各类档案资料150余份,发放问卷调查表380余份,征求意见60多条,走访群众200余人(次),察看县、镇、村医疗机构和相关单位10所,基本上掌握了我县医患关系现状,找到了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建议对策。

一、现状和特点

我县共有各级医疗机构358所,其中:县级医疗机构3所、乡镇卫生院19所、民营医疗机构5所、厂矿职工医院2所、村卫生室259所、个体及中医坐堂医诊所70所。全县医护人员(包括村医)共计2522人,万人拥有卫技人员50.2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注重综合施策,在分级诊疗、医保结算、信息化建设、药品零差价、医联体建设、振兴中医药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了缓解,初步实现了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医患关系正在逐步走向好转。

主要特点:

(一)诊疗环境逐步优化。近年来,我县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卫生基础设施条件,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了基础。一是硬件设施标准化。各级医疗机构规划功能合理、安全卫生、经济适用;门诊楼、住院部统一了标识、标牌,各病房配备了中心供氧、床头呼叫、取暖、降温等辅助设施;二是医疗设备专业化。采取分期付款、政府采购、合作引进等方式不断加大医疗器械引进力度,全县各医疗机构诊断设备、治疗设备、辅助设备共计800台(件),医院的医疗、科研、康复、急救水平明显提升;三是就诊环境人性化。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通过近年来的建设,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县级医疗机构开通了网上预约挂号和便民绿色通道,普及了门诊一卡通的使用,简化了就诊流程,全县医保、合疗实行一站式报销,极大的方便了群众。

(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医务人员素质,为改善医患关系提供了保证。一是学习培训常态化。县卫计局结合我县医护人员现状,有针对性地邀请西安、宝鸡等地区的专家教授来凤进行专题讲座,并外派医疗骨干赴省级公立医院学习培训,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医德医风、个人素养明显增强;二内部管理规范化。各医疗机构都狠抓规范管理,完善修订首诊负责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疑难杂症讨论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提高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的能力和水平;三是综合考评精细化。不管是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还是村卫生室都能坚持考核制度化、常态化,以考促学、以学促用,并将考评结果与工资、绩效、奖金挂钩,增强了医护群体追赶超越、加压奋进的激情和干劲。

(三)“三医”联动成效显著。积极落实医保合疗和医药改革政策,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改善医患关系创造了条件。一是医保网络更加健全。医保、合疗制度的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困难职工、贫困对象均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医改红利,我县参合率已达到96%以上;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贫困户“先就医、后付费”和医保异地结算等制度的出台实施以及医药费用报销比例的提高,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二是医药价格趋于合理。各医疗机构积极落实“药品零差价”制度,自觉接受物价、发改、审计等相关部门监督,开展专项整治,药品价格虚高、医药流通不畅、收受药品“回扣”等问题得到了解决;三是医疗水平显著提升。各医疗机构积极与上级医院联合开展临床治疗、科学研究、患者管护等方面的协作会诊,一些大病、疑难杂症得到了有效诊疗。

(四)医患关系总体向好。我县以患者满意为目标,尽力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医患关系明显改善。一是患者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在医疗过程中,患者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反映自我诉求,维护自身权益据统计,县镇医疗机构2015年共受理医疗投诉19起,产生赔偿 5起,2016年受理31起,产生赔偿11起;今年1-7月份受理38起,产生赔偿12起;二是医患纠纷处理及时。在县信访大厅挂牌成立了医疗纠纷会诊室,主动引导和帮助医患双方通过合法途径处理医疗纠纷;各医疗机构落实了“医调”组织和人员,第一时间处置医患矛盾纠纷,把问题消灭到萌芽状态,为医患关系和谐向好奠定了基础;三是医暴案件得到遏制。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积极引导医护人员加强医暴防范意识,建立完善了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和防范体系,预防和制止了侵害行为的发生;相关部门对医闹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今年以来全县未发生一例恶性伤医、辱医等暴力事件。

二、问题与原因

(一)医患双方沟通不畅。一是医生疏于沟通。医护人员承担着收治患者、临床手术、医疗会诊、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高强度、超负荷的运转常常使医生与患者沟通不到位,个别医生同患者交流时有时语言比较生硬、态度比较冷漠,患者感受不到尊重、包容和关怀;二是患者医学认知和法律意识不足。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完善,患者对医疗效果期望值普遍较高,但对医疗过程的高风险性和不可预测性缺乏正确认识,一旦医疗结果与期望值出现偏差,患者就片面认为是医疗事故,要求院方经济赔偿,不是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寻求解决问题,而在医疗机构大吵大闹,甚至发生过激行为;三是医患之间信任不够。社会上普遍认为医护群体存在收取提成、吃拿卡要、收受红包等问题,患者对医生偏见多、意见大;个别新闻媒体歪曲事实、失实报道,助长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一旦发生问题,往往会导致事态复杂化。

(二)医院管理存在纰漏。一是内部管理重视不够。个别医疗机构各科室人员混用、随意调配;上下部门之间、上下级人员之间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造成医院内部管理体系混乱,监督权、决策权得不到保障,制定的规章制度得不到贯彻和实施,民营医院表现尤为突出;二是过度医疗还未根除。个别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检查不够精准细致,有时还存在过度检查、治疗,明知不能为患者提高诊疗价值,仍旧盲目用药、诊疗,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加之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科学诊疗和过度医疗也难以界定;三是医德医风仍需提高。个别医疗机构对医德医风建设抓得不紧,部分便民窗口和临床医技科室着装不正、服务态度不好,个别医生诊疗不细致、与患者沟通态度冷漠,人性化、精细化服务方面还有差距。

(三)医务专业人员欠缺。一是县级医疗机构编制严重不足,3所县级医疗单位编制人员513人,现实有1392人,其中在编890人,临聘502人,临聘人员数量庞大,在岗不在编、人员专业与岗位不对口等问题突出,尽管实施了分级诊疗,但县级医院仍然人满为患,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已成常态;二是镇卫生院专业人才缺乏,招不来人、留不住人的问题较为普遍,19所镇卫生院编制人员528人,现有在编人员391人;三是村级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不高,难以满足群众就近医疗的现实需要。

(四)资金投入不足。一是建设资金缺口大。随着医改深化推进和群众医疗健康需求的提高,我县的医疗卫生基础条件显得仍不完备,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县镇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村卫生室建设资金不足问题比较突出,县医院3号住院楼、县妇保院综合楼、县中医院康复中心等重点建设工程资金缺口较大;二是政策性补助没有落实到位。尽管县财政通过多种途径尽力保障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但由于财力有限,应由县财政按比例补贴的人员经费仍没有足额补助;药品零差率补助因省市药品销售基数未作调整也存在很大缺口,2016年度应补1376万,实补834万元,差额542万元,医疗机构在自负盈亏的同时还要保证其公益性质,运行压力较大。

三、建议及对策

医患关系问题事关民生、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此,县政府及卫生管理部门要针对存在问题,认真分析,积极改进,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综合实力、优化医疗环境、强化医疗保障,努力营造和谐平等、互敬互助、真诚友爱的新型医患关系。

一是拓宽沟通渠道,增进医患理解。一要关爱患者。医护人员要主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帮助和引导患者共同参与医疗的决策和实施,增强患者的参与感和对疾病的科学认知;要积极拓展和延伸服务内容,在“关注病”的同时更要“服务人”,时时处处体现出“医者父母心”的大格局、大视野、大情怀;二要理解医生。医务工作具有特殊性、复杂性要教育引导患者充分理解病情的变化和疾病发展的自然规律,正确认识医疗过程的高风险性和不可预测性,当医疗结果与期望值出现偏差时要保持理性、避免过激行为发生;三要加大宣传。相关职能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疾病诊疗常识,增强群众对医疗行为的科学认知;宣传部门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宣传医疗卫生系统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坚持法治思维,重视纠纷调处。一要提高全民依法维权意识。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普法力度,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运用法治思维、依法处理医患纠纷,维护自身权益;二要严厉打击医暴行为。相关执法部门对扰乱医疗秩序的医闹行为要及时介入,依法处理,对暴力伤医、扰乱医疗秩序等恶性案件要加大查处力度,确保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三要建立健全警医联防机制。卫计部门与公安机关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共同为建立和维护健康有序的医疗环境尽智出力;医疗机构要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全面落实“平安医院”创建的各项措施,为群众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医疗环境。

三是加大医改力度,提高医疗水平。各医疗机构要从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实际问题出发,加快医改进程,确保医改方向不偏、力度不减;县级公立医院要进一步找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结合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突出自身公益性质,加快推动各项医改措施落实;继续加大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转移的力度,把分级诊疗落到实处;基层医疗机构要积极创新运管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卫计部门要抓住创建中医强省契机,发挥我县中医行业发展优势,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完善中医药覆盖网络、拓宽服务渠道,切实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最大限度提高我县医疗卫生水平,方便广大人民群众。

四是强化队伍建设,筑牢发展基础。一要充实医护人员。根据我县医疗卫生队伍现状,借鉴其他县区好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招聘制等科学有效的人才引进、使用模式,按需设岗、以岗定薪,实行竞争、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二要健全培训机制。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要定期不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医疗卫生业务知识、临床技能、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医护人员执业水平;三要优化人事管理。要建立卫生系统乡镇和县城的人才流动制度,为基层留住人才,提高基层卫生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确保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相对平衡。

五是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基础条件。一要健全完善政府投入机制。政府部门要立足卫生事业发展大局,统筹考虑、超前谋划,及时界定政府和医疗机构投入比例,从制度层面夯实责任,确保政府投入科学化、常态化;二要贯彻落实好医改政策。对医疗机构因实行药品零差价、医保结算等政策而减少的合理收入及政策性亏损,要及时核定,遵照文件精神足额给予补助,确保医疗机构健康运行;三要及时进行债务化解。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对各医疗机构负债问题进行认真摸排、核算,对确需由政府化解的 依法依规,逐步化解,最大限度地减轻医院债务负担,确保轻装前行、健康发展;四要夯实卫生基础设施。采取争取国家项目、招商引资、合作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县镇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解决医疗机构特别是县级医院床均病房面积不足、床位不足等问题,改善群众就医条件,为构建和谐健康稳定的医患关系,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奠定基础。